工大人物
 
 



 
 
 
指尖中的世界
——访服装学院学生中国手指画协会会长杨晓旭
 
 
 
    采访杨晓旭之前,在笔者的印象里,中国传统绘画的作者都应该是那种朴素、中规中矩的。于是当杨晓旭向我招手走近时,我有点怀疑是不是认错了人。帅气的发型、时尚的服装、从容的姿态,仿佛身处巴黎时装T台。水与火势不兼容,但是当传统遇到时尚,却迸发出最耀眼的火花。这就是他留给笔者的第一印象。
    静神研墨 触纸瞬间怦然心动
    杨晓旭同学1991年6月30日出生于开原市一个青山绿水的小山村,他的爷爷、姥爷、父亲都是研究手指画名家。手指画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指蘸色绘画。国画手指画源于南北朝,由杨氏家族历代相传,在清朝达到顶峰。
    在刚开始学习手指画的时候,杨晓旭才5、6岁。那时的他只会用手蘸上墨水,在宣纸上随意印上图案。爷爷则引导他把简单的几何图案加上几笔,变成动物、植物等具体形象。谈起为什么选择用手指作画,杨晓旭说:“作画其实就是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用画作抒发自己的内心世界,笔只是心灵与纸的一种介质。舍去笔,让最真实的情感通过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传递到画面上,用心感受手指与墨的交融,能更好的表达最真实的心灵感触。”早在1998年,只有7岁的杨晓旭就曾获得过中国书画展优秀奖。然而他的手指画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05年之前,他就曾遇到过所谓的瓶颈期。那时的他,即使没有灵感、画得疲惫,他也没有放弃。每天都把自己关在画室里对着宣纸,埋头创作,刻苦钻研。蘸着墨水的手指跟随着自己的内心,在宣纸上轻轻滑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手指绘法——食指横扫技法。而且,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后,他总结出一套工笔手指画技法,使原有的指画从大气豪放转向精细工笔方向,填补了画系的空白。2005年,杨晓旭创立开原市指画协会,并担任副秘书长。当时的他只有13岁。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要创办市级的指画协会,面对的又都是指画界的著名人物,可想而知,面临的困难有多大。很多人不相信他有这个实力,但是他用自己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从开始仅辽宁铁岭开原一个协会,到现在各个分协遍布全国多个城市;从开始十几个人,到现在全国一万余名会员,这其中付出的艰辛,恐怕只有他自己知晓。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手指画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杨晓旭参加了整整十届中国书画大赛,场场不落。他的作品《青鸟飞鱼》还曾被中国美术博物馆收藏。畅想手指画的未来,杨晓旭信心十足。当被问及是什么帮助他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时,杨晓旭很淡然地说:“我并不比别人聪明,当别人玩的时候,我在学习;当别人学习的时候,我也在学习。我从来没让自己空闲过。还有一点就是——兴趣决定成长的深度。”
    躬身前行 校园生活厚积薄发
    现在的杨晓旭是服装艺术设计专业106班的一名学生。生活中的他是一个幽默风趣、活泼开朗的人。在开学之初的军训中,他从300多名参选同学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服装学院十三位军训教官之一。军训很苦,有时候半夜两点要突然起床拉练,有时会在大雨中训练。可军训中的经历他现在想起来仍然感动。“军训就要结束时,有些教官的学生身份已经暴露。我就和我的“兵”开个小玩笑。我告诉他们:‘我是真正的军人,明天就要回部队了。想送我的,明天可以在服院门口集合,我等你们。’我记得当时就这几句话,学生们都哭了。第二天别的连长集合时,我故意躲了起来。学生们都急了,都问别的连长我哪去了。我这才从旁边钻了出来:我在这儿呢!一时间他们都笑了。” 回忆起和11级新生一起训练的日子,杨晓旭脸上的留恋之情一览无余。
    课余时间,他会和班里的同学一起去图书馆或约好友去打网球;周六周日的时间,他选择了接触社会,在必胜客兼职打工。他自豪的说:“现在我每年的学费,都是我的奖学金和打工的收入。”虽然时间很紧,但是他总能每月初订好计划,合理分配学习、工作、打工、作画这几方面时间,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每项任务,他自己的总结是四个字:分栏、效率。
    在谈到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时,杨晓旭表示会“轻装上阵”——把指画最为一种兴趣爱好,而不背负压力。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时尚的服装设计师。“现在全世界都很喜欢具有中国元素的事物,我以后的方向就是时尚和传统的结合。比如说我就可以在时尚的服饰上用手指画的方式体现中国元素、中国风,凭借自己的专业加上指画特色进军时尚界。”
 
版权所有 2010-2017 大连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招生办公室 | 大连工业大学 | ENGLISH | 招生就业处 | 毕业生就业平台 | 网站声明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1号(综合楼A801室) | 邮编:116034 | 电话:0411-86323661/86323693 | 传真:0411-86323799 | Email:zsbgs@dlp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