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系冷暖,志在担当——记第34届校学生会主席王晨阳
|
|
|
|
|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2011年,带着脱离桎梏的心、满怀壮志,王晨阳同学翱翔到梦想中的新世界——大连工业大学,回顾大学一路上的点点滴滴,承载了许许多多的鼓励与期望。辽宁省大学生“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一等奖、大连市第四届模拟联合国个人优秀奖、大连市红色宣讲员、校园文化杰出贡献奖、军政训练优秀营长、军政训练优秀教官等将近20多项奖励与荣誉称号,这是对他这一路付出的肯定与鞭策,亦是他一步步踏实前进的足迹。
爱心公益,让生命影响生命
勿以善小而不为,公益没有大小之分,爱心与真诚永远是无价之宝。作为一名工大学子,王晨阳抛去了学生干部的称呼,没有荣誉功利心的拘束,走出课本,投身到公益志愿服务当中,勇敢承担起一份责任。
有这样一群孩子,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不盲,却对周围视而不见;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2014年4月2日,正值第七个国际自闭症关注日,壹基金首次在中国发起“壹基金蓝色行动——关注自闭症儿童大型倡导活动”,希望借此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自闭症群体,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用爱温暖他们的心。王晨阳作为学生会主席,更是学校“关注自闭症儿童”蓝色行动的发起人,他与大连市自闭症儿童亲子园建立了长久义务帮扶关系,5次组织同学近200多人走上街头,先后在街道、广场义务宣传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活动,提供募捐、义务辅导、心理素质拓展等服务活动超过200个小时;7次组织学生党员、班级同学50余人参加“义务儿童村服务”活动,包饺子、洗衣服为那里的孩子送上温暖和帮助。通过王晨阳对自闭症儿童的情感交流,使他们的画卷中充满了五颜六色的颜色,在他们内心深处种植了七色的阳光,并让这种阳光永远的灿烂下去。
2013年,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关于在全国开展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项目的通知”精神,大连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在全市各大专院校开展征集“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经过层层选拔,王晨阳从全市200余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大连市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回校后,他组织同学4次参加大连海岸带保护项目、抵御外来物种刺果瓜项目、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项目等环保活动,并以个人名义邀请到中国首个零鱼翅基金会的发起者,著名环保人士孙纳女士到学校做大学生励志讲坛,宣传环保行动,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纷纷加入到公益环保的大家庭,参与环保的优秀事迹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不仅在校外,校园中的他更是一个热情善良、肯于为同学服务的人。2013年9月,他所在班级的同学被确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巨额的手术费对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灾难性的消息。他作为班级班长在全校范围内发起捐款活动,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些日子他不停的奔走于学校、银行和医院间,最终共筹集善款35万余元,大连市电视台《法制频道》栏目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独公益”不如“众公益”,“微公益”仍能做出“大能量”。王晨阳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情做起,从帮助别人的点滴做起。他用勤奋、热情和难能可贵的毅力,感染更多人一起做公益,去援助需要的人。
书香百味,让汉语走向世界
一丝书香,一路阳光,读书已经成为王晨阳生命不可缺少的一种习惯。身在理工科院校但作为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他热爱汉语、热爱书籍、热爱传统文化。
2014年12月7日,第八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在北京举行。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王晨阳一直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孔子学院献上一份尊敬。他积极捐赠自己的心爱书籍300余本,利用班级资源组建了“班级文化图书馆”,被校园媒体报道,更成为校内所有班级学习效仿的先行者;他主动带领学院同学开展10余次对外汉语文化交流特色活动;他同样积极建立校学生会图书交流平台,在全校范围内启动“孔子文化?图书漂流”活动,在同学间推广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用自己的一点一滴行动去感染身边的同学,营造了良好的校园书香氛围,使孔子文化在轻工湖畔、玉山脚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了更好地履行“文化传播者”的职责,他利用课余时间不仅品读名著,广览群书,并自主的学习了《管理学》《演讲与口才》《心理学》《社会学》等课外学科。他还不断结合所学专业展开深入调研,增强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2014年5月,他将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社会发展紧紧结合,组织团队,以“语言类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养成途径的探索”为主题参加科创项目研究,项目成果研究论文《试析语言类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我养成》在国家级期刊《管理学家》上刊登发表成为我校学生中文化研究的第一人。四年里,他追寻汉语走向世界的步伐,历数汉语国际推广的成绩,苦心孤诣,刻苦学习,不禁为祖国的发展和强盛而自豪,更是为汉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而骄傲。
敢于担当,让青春志助力中国梦
伟大的中国梦,繁荣花盛开;伟大的中国梦,深情想未来。作为当代青年,王晨阳一直把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为人生追求,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美好价值,焕发青春绚丽光彩,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演讲,奏响精神之光的最强音。作为大连市红色时尚宣讲员,他结合自身经历感受和人生规划,讲述自己的“中国梦”,表达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报国之志。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做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开展的系列演讲比赛活动中,王晨阳同学结合自身经历、刘德全老将军感人事迹以及深情讲述身边的同学面对病魔坦然相对,追逐梦想、坚毅成长的感人故事,从个人追梦经历延伸到“中国梦”的实现,以《梦在心中,路在脚下》为题的演讲,令人为之动容落泪。荣获学校“中国梦?我的梦”演讲大赛一等奖,并于2014年5月代表学校参加辽宁省大学生“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夺取桂冠。
对话名家:他成为名人眼中不敢小觑的青年。2014年3月以来他作为大连市市民学习品牌“博慧讲坛”的主持人,曾多次在现场同阎崇年、唐骏、白燕升、艾跃进、赵玉平、赵林、余世存、李里等名家名人互动交流,他的提问让南开大学的艾跃进教授这样评价:“我在清华北大做过很多演讲,但觉得工大学子的问题质量不在他们之下”。著名学者余世存先生这样褒奖他:“你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主持人”。大学生励志讲堂上,他对话打工皇帝唐骏,直言“学历门”事件,事后的交流中唐骏先生对他说:“是你又给了我一次向众人说明的机会”。大连市市民讲坛中,他曾与北京满学会会长、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老先生面对面请教读书修心的问题。在多次的主持活动中他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幽默的语言赢得了多位做客嘉宾的一致赞赏,并被著名电视人白燕升聘任为个人演唱会“燕歌行”的导演组成员兼助理参加了其在北京、河南等地举办的多场活动,他和白燕升老师也结成忘年之交,彼此间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学生干部,让爱的种子播撒大地。王晨阳身为校学生会主席,是校内外各项活动的骨干,在学生中具有很高的威信,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他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奉献在了为师生服务上。
作为校学生会主席,一年来,他组织开展各类大型竞赛、文娱活动20余场,亲自执笔活动策划15份,撰写新闻稿30余篇,活动总结报告20份。2014年3月由他参与策划的校园大学生微电影节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不仅在校园内引起强烈反响,更是被大连市团市委充分肯定并在全市范围内举办了大连市大学生微电影大赛。大赛共汇聚大连市15所高校,205部微电影作品,万余名大学生参与其中,一时间大连大学生的电影节仿佛到来。由他策划和主演的一部记录一名平凡大学生成长成才并最终和父亲一起奋斗在教育战线的青春作品《长大后》一举摘得大赛最佳影片奖。本次大赛也受到了光明网、凤凰网、东北新闻网、新民网、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天健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军训,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学校军训教官均由学生担任。大学的三个暑假,王晨阳都奉献给了学校新生的军训工作。2014年9月,王晨阳凭借两年来先后负责专业、学院军训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被任命为大连工业大学军政训练团副参谋长,在军政训练团的领导下,部署与执行大连工业大学2014级学生军训工作。为了保证数千人的军政训练安全、顺利开展,他日日夜夜地工作在军训的第一线。白天一步步检查各训练场军训情况,作好记录;晚上依然咬着牙、拖着疲惫的身躯检查新生们的寝室,用心、用爱关心每一位来自祖国各地的学弟学妹们,2014级新生军训的半个月里,他连续6天第一时间连夜带生病的学弟学妹到医院就医并陪护,白天仍然要回到训练场组织训练,那半个月里他每天的睡眠平均不足4小时。可他却说:军训时光是他最无悔的日子。辛苦的工作也获得了学校和同学的一致好评,由他组织编定的《大连工业大军训手册》填补了学校军训制度的多项空白,王晨阳连续三年被评为大连工业大学优秀学生教官。
满怀感恩,让汗水铸就明天
滴水思源,成长思进。他深知,今天取得的一切进步都来自于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与支持,满怀感恩,他更加笃定前行。今年9月经过自愿报名,他凭借优异的成绩和优秀的个人素质以全校第一的总评成绩被选拔为全国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并担任我校第二届研究支教团团长,将于2015年7月奔赴甘肃贫困地区进行义务支教,为那里的孩子奉献自己的青春。他说:“支教是他多年来的梦想,那里的孩子太需要帮助,恰恰我们青年人就要担起这份责任”。
这就是王晨阳,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永不言弃。他的责任感,他的热情,使他带着自己的锐气一路前行。他的个人梦想与“中国梦”同频共振,他以自己的言行书写着自己的青春,他将用最嘹亮的歌声唱出最美好的时代强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