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招生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轻化工程、化妆品技术与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环境工程
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
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轻工技术与工程
(电话)0411-86322799、86323996
(邮箱)qghx@dlpu.edu.cn
(网址)http://qghg.dep.dlpu.edu.cn(可点击链接查看)
1、应用化学 Applied Chemistry
【专业介绍】
应用化学专业始建于1986年,1987年开始招生,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9年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具有一支素质高、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4人。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天然产物资源开发、日用化工产品研究开发和金属表面处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培养特色及优势】
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适应新型化学化工领域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学生学习从通识基础教育开始,进入专业方向学习阶段,设置精细化学品生产及应用和天然产物资源开发利用两个模块。在本科教育阶段,专业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育人原则,旨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物理、工程科学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精细化工、天然产物利用等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应用化学专业知识、技术及现代工具,从事新技术研究、产品应用开发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具有家国情怀、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素质、环保理念和社会责任感,德才兼备,爱国敬业,能够积极服务国家和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能够团结协作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主干课程】
学科基础课:《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
专业课:《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界面与胶体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天然产物功能化与应用》、《精细化工设备及自动化》、《化工环保与安全》等。
【就业去向】
专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高,就业面广。毕业生除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外,还可选择在精细化工、天然产物利用、石油化工、材料、能源、医药、教育等领域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青睐,行业认可度高;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前景可观,毕业五至十年后逐步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部分毕业生已经自行创建科技企业。
2、化学工程与工艺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专业介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融合了化学原理、工程设计和技术应用,旨在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工艺、设备、安全和环境等问题。主要学习如何将化学原理应用于工程实践,设计和优化化学过程,以实现产品的高效生产和质量控制。课程涵盖化学反应原理、传热传质、流体力学等基础知识,以及化工流程设计、设备优化、安全管理等实际应用技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掌握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工艺流程、设备设计原理和安全管理技术,为未来从事化工生产和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储备。毕业生可在化工、石油等行业从事工程设计、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等工作,也可在环保、能源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培养特色及优势】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依托校企共建的现代化工产业学院平台,为石化产业园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与专业课程和相应实践教学环节,采用“3+1”或“2.5+1.5”模式实现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完成学生培养。
通过在本专业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成为品德素养与知识能力相统一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分析解决化学工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工程职业道德以及环保理念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并具备国际化视野、批判性思维、创造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在化工、石油、能源、环保等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主干课程】
学科基础课:《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等。
专业课:《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化工传质与分离》、《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过程模拟》、《化工设计与技术经济分析》等。
【就业去向】
服务企业 化学化工相关领域大型企事业单位 如: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大连西太平洋石化等。
升学深造 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
3、轻化工程 Light Chemical Engineering
【专业介绍】
轻化工程专业始建于1958年,是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国家首批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轻化工程本科专业依托的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是目前东北地区唯一的一所培养该专业本、硕、博(博士后)人才层次齐全的学科,也是辽宁省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已成为我国东北及内蒙古地区重要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轻化工程专业是集合了生化类、机械类、材料类等多专业知识的复合专业。该专业对口国内造纸及相关上下游产业,包括化学品、仪器设备、仪表自控、包装印刷、新材料、环保等,产品可用于各行各业,如日常生活、现代农业、国防军事、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专业由传统制浆造纸迈向高精尖可再生材料纵深发展。
【培养特色及优势】
专业紧密围绕上下游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发挥专业办学历史积淀优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依托学科拥有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企业实践教育基地等平台6个,拥有一支30人高水平师资团队,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入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省教学名师、省特聘教授、省学术头雁、省优青、省青年拔尖等人才称号73人次。轻化工程专业依托“辽宁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轻化工过程与设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实践教学中心及各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逐步形成集产学研合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为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在对各类物质的化学反应规律以及材料性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须掌握以多种植物资源为原材料,通过学习化学、物理和机械方法加工纸制品的基本理论和工艺原理,获得实验操作技能,完成工艺设计、产品性能检测分析、生产技术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研究的基本训练。
【主干课程】
学科基础课:《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
专业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植物纤维化学》、《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制浆造纸污染控制》、《制浆造纸仪表与自动化》、《制浆造纸设备》、《制浆造纸工程设计》、《制浆造纸分析检测技术》。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制浆造纸、印刷包装、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等轻化工领域从事工业生产、工艺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等工作,专业就业率连年在95%以上,就业方向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
4、化妆品技术与工程 Cosmetics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专业介绍】
1986年学校设立化妆品方向,2020年成立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专业以培养化妆品领域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在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和化妆品基础知识、化妆品制备工艺原理、工程技术及产品评价等专业知识的同时,兼顾学生在品牌意识、营销管理和美学修养能力上的提升。使学生成为以产品配方开发能力为核心,兼具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能力,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
【培养特色及优势】
作为东北及内蒙古地区首个开设日用化工(化妆品技术)方向的本科专业,我们拥有深厚的学科积淀与持续强劲的发展势头。本专业是高等学校化妆品教育委员会在东北地区的唯一委员单位,并作为辽宁省化工协会日用化工专业委员会的牵头单位,在东北地区日化产业相关平台搭建、产学研交流合作、行业规范和人才培养储备等领域中具有核心地位。
【主干课程】
学科基础课:《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
专业课:《界面与胶体化学》、《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生物化学》、《化妆品科学》、《化妆品制剂学》、《化妆品分析与评价》等。
【就业去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化妆品领域从事产品研发、功效评价、生产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以在三方检测机构或化妆品质监部门从事检验检测与质量控制工作。与海南、广东、上海多家企业签有合作协议。目前,已有多位毕业学生在质检部门及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自然堂等知名化妆品企业就业。
5、生物质能源与材料 Biomass Bioenergy and Biomaterials
【专业介绍】
本专业立足辽宁、服务东北、辐射全国,面向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及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产业发展需求,坚持立德树人,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良好的科学与文化素养、工程职业道德、终身学习意识、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系统掌握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在生物质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相关领域从事生物质化工、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基材料、智能包装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培养特色及优势】
我校是国内开设“生物质能源与材料”本科专业的第一所高校,依托“辽宁省生物质化学与材料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木质纤维生物质精炼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化工学会生物质能源与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包装联合会纸浆模塑包装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等平台,有力构建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培养体系。本专业结合国家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发展战略需求,开创性开展模块化培养教育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专任师资力量雄厚,教师1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4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5人、大连市杰青1人等。专任教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化学化工学部委员、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造纸学报》、《中国造纸》、Paper and Biomaterials副主编,10种SCI期刊主编、副主编或编委。教师获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奖”(纤维素与可再生资源材料领域的国际最高奖),1人连续多年入选爱思维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及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3人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专业注重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不断改进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实践动手及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现实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中从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相关工作。
【主干课程】
学科基础课:《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
专业课:《生物质化学》、《生物质能源原理与工程》、《生物质材料》、《生物质基化学品》、《生物质炼制设备》、《生物质炼制工厂设计》、《植物纤维资源综合利用》、《智能包装技术》等。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生物基化学品等相关领域从事工业生产、工艺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等工作,并与辽宁、山东、湖南、广东、上海等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6、环境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专业介绍】
本专业始建于1999年,于2003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是一支素质高、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现有教师11人(硕士指导教师9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6人;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人(其中5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具有硕士学位比例85%以上。专业教师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兴辽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百人层次2人、兴辽人才创新人才1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近5年来,专业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部委及地方政府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超500万元;获省、市科技进步奖5项。近年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近70篇,被SCI、EI、ISTP收录50余篇。专业实验室面积1500平方米,固定资产约655万元,总有机碳分析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等先进的大型环境分析设备,并配有齐全的大型水处理模型设备。
【培养特色及优势】
人才培养特色为: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于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以轻纺行业污染防治为特色,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适应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较强的创新实践和沟通协作能力、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终身发展意愿,能够胜任环境工程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规划管理等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本专业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工学)、资源与环境三个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轻工技术与环境保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轻化工过程与设备虚拟仿真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化学省级一流精品课程,同时具有3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本专业基于学校轻工底蕴、学科师资与科研优势,注重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结合,通过“理论+实践”、“教学+科研”、“校内(理论学习-实践能力)+校外(校外实训基地)”的多维度教学,增强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实践动手及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满足行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中从事环保相关工作。
【主干课程】
学科基础课:《无机与分析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制图》、《工程力学》、《化工原理》、《工程项目管理》、《环境工程微生物》等。
专业课:《理论课程有环境化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态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设计基础》等;实践类课程包括:《工程训练》、《制图测绘》、《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污水处理厂设计》、《环境工程创新实践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多在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环境保护、污染物治理、新技术新设备研究与开发、环境监测及分析、工程项目运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能力与素质被社会相关行业与部门广泛认可。
实验室照片
各类团学活动
各专业教师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