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招生专业: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机械工程、食品机械、机械、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
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食品机械
(电话)0411-86332256
(邮箱)jxxyx@dlpu.edu.cn
(网址)https://jxxy.dlpu.edu.cn(可点击链接查看)
1、机械工程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专业介绍】
本专业面向装备制造国家战略和辽宁智造强省建设需求,立足智能装备和核心部件的设计制造,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实践创新、持续学习与团队合作能力,服务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经济,能够解决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在机械工程及其交叉领域从事开发、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培养特色及优势】
建立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食品机械二级学科博士点。注重理论结合实践,拥有辽宁省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及多个省市级科研平台,建有制造基础、流体传动、智能机器人、自动装配、食品机械等实验室。坚持科教融合,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学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培养科研能力,发表数十篇论文和获得多项专利。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年来在全国、辽宁省大学生科创竞赛中获得各类奖项100余项。深化产教融合,依托辽宁省现代产业学院,与行业重点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生实践能力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十分抢手、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智能装备检测技术、滚动轴承设计原理、自动机设计等。
【就业去向】
本专业就业面广、社会需求大,就业去向包括:(1)继续深造,成绩优异者可推免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等知名院校或自主考取研究生。(2)高质量就业于瓦轴集团、亚明汽车、云鲸智能、浩信集团等国内优质企业,从事智能装备及其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及生产管理等工作。(3)其他形式就业,如国家各级机关、科研院所和学校从事管理、教学及科研工作。
2、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Mechanical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专业介绍】
本专业融合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学科,服务“数字中国”和“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培养掌握工业机器人、数控技术、PLC控制、智能检测、机电系统设计等行业核心技术,能够在机械电子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开发、设计、制造及生产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机械、电器、轻工等行业机电装备及系统、智能制造业等领域提供机电一体化人才和技术输出。
【培养特色及优势】
坚持“学生为主体,成才为主线”的育人理念,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及内涵提升,拥有传感器、PLC、机器人等实验室及稳定的实习基地。获批国家、省市项目30余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发表论文百余篇,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0余项。为学生在机电装备、机器人设计制作与应用、自动控制及机器视觉等能力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本专业大力推行“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在2023年和2024年,机电创新团队两度蝉联全国大学机器人大赛冠军,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
【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电工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智能装备检测技术、智能装备机电系统设计。
【就业去向】
本专业机电交叉融合、社会需求旺盛,就业去向主要包括:(1)深造读研,成绩优异者推免至国内“双一流”名校或自主考取研究生。(2)高质量就业于大连及周边地区、东南沿海机电装备产业发达地区的机电装备制造、自动化控制、机器人等优质企业,例如宇树科技、联想集团、阿尔派电子、琦星智能等。(3)其他形式就业,如国家各级机关、科研院所和学校从事管理、教学及科研工作。
3、智能制造工程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专业介绍】
本专业响应“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国家新工科专业,2022年列为大连工业大学校管专业。专业依托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联合智能制造头部企业打造实践平台,精准对接智能产品研发、产线设计集成、数字化工厂管理等行业需求,为辽宁乃至全国培养“懂技术、精实践、强创新”的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在高端装备、汽车、轻工、食品等领域就业竞争力突出,职业发展空间广阔。
【培养特色及优势】
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依托辽宁省智能制造-模具产业学院和中德智能制造学院(与莱茵科斯特共建),构建“产业需求驱动、多学科交叉创新”的特色培养体系。通过校企“3+1”联合培养模式(3年校内基础+1年企业实训),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打造“产教融合为基础、科教协同为支撑、竞教结合为延伸”的三维能力培养路径。专业聚焦数字化赋能,强化机械工程、信息技术、智能控制与管理的跨领域知识整合,依托智能制造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等平台,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塑造兼具工匠精神、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智能制造领域胜任智能产品设计、系统开发、生产运维及项目管理等全链条岗位,以“数字技术+工程应用”双核竞争力凸显就业优势。
【主干课程】
机械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智能制造技术、智能传感器与控制、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智能生产计划管理(MES/ERP)、工业大数据与互联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智能产线设计与仿真技术、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
【就业去向】
本专业以多学科深度融合为特色,高度契合产业智能化升级需求,就业辐射面广、发展纵深显著。毕业生面向高端装备制造(如机械、汽车、轻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电子信息)、食品、轻工等产业领域,可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三大核心方向工作:一是技术开发类(智能产品研发、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高端数控加工与编程),二是系统集成类(智能装备/生产线设计集成、数字化工厂规划),三是生产管理类(智能制造系统运维、技术管理及产业决策支持)。专业同步打通学术进阶通道,优秀毕业生可优先推荐至国内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在智能制造前沿领域开展深度研究,形成“就业-深造”双轨并行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团学活动
2024年机械创新大赛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赛
2023年全国机器人大赛ROBOCON马术赛双料冠军 2022年全国机器人大赛ROBOCON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