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8日   浏览:10249次  


本科招生专业:光源与照明、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学术互认课程)

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电子信息


(电话)0411-86323502、86324729、86318716

(邮箱)xxxy@dlpu.edu.cn

(网址https://xxxy.dlpu.edu.cn(可点击链接查看)


1718354529539205.jpg

一、光源与照明   Light Sources & Lighting

【专业介绍】

本专业立足辽宁、服务全国,培养掌握光源与照明管理、检测、设计和制造基本知识、理论及技能,能在轻工、电气电子、建筑、文旅、健康等领域从事科研、生产、检测、设计及经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校拥有学术型光学工程及专业型电子信息(光电信息工程)硕士学位点。该专业在软科2025年专业排行榜中全国排名第一。

【培养特色及优势】

 充分考虑照明产业各环节的知识衔接,以信息产业结合、技术与艺术融合为特色,聚焦光环境与生态、健康、节能的协同发展。既强调基础理论教学,又加强面向用人单位要求的综合专业训练,使专业特色更加鲜明、突出、与时俱进。曾获得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各一次,六门专业课程获得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专业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辽宁省“最美教师”及辽宁省“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主干课程】

 电路、激光原理、应用光学、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照明供配电、电光源原理、照明设计。

【就业去向】

 毕业生广泛分布在照明设计、灯具制造以及照明检测类企业,如国家电网、欧普照明、京东方等。就业前景好,毕业生供不应求。




二、电子信息工程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专业介绍】

 本专业立足信息科技前沿,围绕信息载体与处理系统的本质规律,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培养体系。通过"电子器件应用—电子电路设计—智能系统开发"知识主轴,贯通硬件设计与算法实现链条,拓展至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形成"硬件筑基—算法赋能—工程实现"课程架构。紧扣工业物联网、智能终端、绿色能源等国家战略,以"基础—实践—集成"递进培养模式,培养兼具硬件工程基础与智能算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特色及优势】

 实行"专业+产业"双导师制,联合头部企业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构建"技术研发—创新转化—产业应用"课程集群及"基础验证—系统实训—产业实战"实践体系。聚焦智能硬件与嵌入式系统方向,强化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毕业生技术整合能力获行业高度认可。

【主干课程】

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电力电子技术、数据结构、通信原理、电子线路设计与制造、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就业去向】

毕业生广泛投身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建设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嵌入式开发、智能硬件设计、信号处理算法研发等核心领域。在电子信息行业技术研发、系统集成与创新应用岗位中展现强劲竞争力。近三年平均升学率达30%,赴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形成“高层次就业+高质量升学”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三、通信工程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专业介绍】

通信工程专业成立于2004年,专业于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辽宁省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专业五强,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专业以通信技术为核心,以通信、物联的行业应用为特色,依托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学院,整合校企优质资源,通过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与一流课程群,打造“全程全网全景”育人模式,培养能够适应国家战略及行业产业发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特色及优势】

 专业发展立足价值基础层,主攻应用领域的价值创造层。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及电子信息硕士点,聚焦下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国家战略领域,以“产教融合+价值创造”为核心,借助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学院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从知识承传到价值创造”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明确提出“将通信技术与行业应用相结合的能力”是人才的培养方向,通过融合学术前沿与行业需求,塑造兼具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数字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主干课程】

 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物联通信协议、现代通信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就业去向】

 通信工程专业是面向通信与信息行业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专业口径宽、适应面广。毕业生可在通信、物联网、数字信息等前沿领域从事技术研发、系统设计、产品制造及项目管理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包括:通信运营商、智能设备企业、互联网科技公司、科研院所等机构的核心技术岗位。毕业生既能服务于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也可深度参与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应用等地方经济发展项目,成长为支撑行业创新与区域数字化转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748395820101421.png1748395821552755.png1748395821136655.png1748395821272397.png1748395822599255.png1748396551473323.jpg

1748395822979228.jpg

1748396599710976.jpg


四、自动化   Automation

【专业介绍】

  21世纪被誉为智能化的黄金时代,自动化技术作为这一时代科技发展的核心领域之一,在传统工程学与未来科技之间架起了重要的桥梁。在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新时代背景下,自动化专业不仅注重技术应用,更强调理论突破与创新思维的培养。该专业的学习内容涵盖了从微观的传感器原理到宏观的系统集成,从数据分析到智能决策与控制,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跨学科知识体系。本专业拥有一支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配备先进的实践教学平台,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与教学成果,为学生实践能力与工程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优质的平台。

【培养特色及优势】

专业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和电子信息-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点,以行业和地方发展需求为导向,聚焦工业自动化与智能控制领域前沿,构建了理论与实践协同、课内与课外协同、校内与校外协同、学校与企业协同的“四维协同”育人模式,致力于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电路》《模拟电路》《电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电机与拖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仪表》《嵌入式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等。

【就业去向】

可在流程工业、离散制造业、人工智能等自动化相关领域从事控制系统设计、产品研发、制造及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成绩优秀的学生可选择继续攻读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学位。

1748567270313964.png


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涉及计算机系统、算法、软件设计和应用的学科,涵盖了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领域。专业面向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特别是“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发展需求,培养适应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需要,具备计算机工程实践能力、创造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系统地掌握计算机领域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信息产业、制造业、轻工业、政府等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相关领域部门中,从事技术研究、应用开发、运维与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培养特色及优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是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曾成功实施“中法合作培养法国留学生项目”,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具备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可与食品、医疗、教育、轻工业、制造业等多个行业深度融合,为这些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发展提供支持。

【主干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软件工程导论、计算机网络等。

【就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多数毕业生入职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大连等地的软件和信息技术公司,包括阿里、IBM、埃森哲、思科等知名IT企业;也可通过升学进入国内外知名大学深造。


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学术互认课程)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ISEC)

【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术互认课程(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简称ISEC)项目,是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国际教育专家共同开发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项目,旨在为学生提供平等有效的国际交流平台,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培养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大连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ISEC项目创办于2022年,培养掌握计算机相关领域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能够在计算机工程及相关领域胜任软、硬件系统的应用开发、运维管理和技术研究等工作的国际化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特色及优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ISEC项目采用与国际高校双向学分互认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计划注重与国际接轨,学生就读国内阶段的部分课程可被境外对接高校认可;境外高校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数十所;学生可以选择国内国外两阶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通过双向学分互认申请获得国外大学学士学位和本校本科学历证书和学士学位,也可以选择在国内四年完成学制,获得本校本科学历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同时,学生还有获得赴境外高校短期交流、培训和学习的机会。ISEC项目采用小班授课(不超35人),独立智慧教室,英语媒介教学(English Medium Instruction,简称EMI),明辨性思维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学师资由具备海外留学经历和双语授课能力的优秀教师组成。

【主干课程】

 计算机科学导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

【就业去向】

 成绩优秀学生可选择继续攻读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选择就业的学生,可在中外大中型信息技术企业及中国大型企业驻外机构或涉外项目从事计算机系统应用开发、运维、技术研究等相关的工作。

1718347891317673.jpg